2012-11-14 13:58:00
来源:
谭福新是兰州军区某通信装备技术大队的士官。还是新兵的时候,他就被分配到大队装备器材仓库,成了一名仓库保管员。
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仓储智能管理,让保障效率成倍提高
搬箱子、码货架,干起活来一个顶俩,背着器材箱跑五公里次次优秀。战友夸谭福新:“那麻利劲没得说!”
几年前,大队响应军区号召,开始全面向信息化转型。
“物联网”“云服务”“信息栅格”……一个个闻所未闻的新词儿直往谭福新耳朵里钻。
“靠电脑就能把活儿干了?”谭福新有些不以为然。
今年5月,大队对现有仓库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了西北地区首座智能仓库,里面安装有大队历时两年研发的“通信装备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从搬运货物到存储管理全部由电脑控制。
以前搬运一批器材,保管班十几个战士肩挑背扛、爬上爬下,往往要忙活一整天;如今还是同样多的器材,只用2名战士不一会儿就能轻松“搞定”。
看着身边战友纷纷学电脑,谭福新不甘落后。今年9月,他顺利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能够熟练操作整套智能系统,逐渐适应了“由体力劳动变为脑力劳动”的新生活。
“以前总觉得满手老茧是老兵的象征。”谭福新感叹,“如今部队已全面向信息化转型,只下气力,不懂电脑,很可能被淘汰了。”
智能仓库:从“人找物”到“物找物”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几年前,兰州军区司令部开始重点研发以军事物联网、云计算服务等新兴技术为主的“八大信息系统”……军事物联网应运而生。
11月上旬,记者到兰州军区某通信装备技术大队采访,在大队长李宏军带领下参观总面积近千平方米的智能仓库。正好赶上一批装备运抵,等待入库。
“准备收料!”保管班班长谭福新一声令下,中士王雄迅速用身份识别卡打开门禁系统,库房内照明灯、LED屏等瞬间自动开启。
记者看到,保管员驾驶着安装有射频识别阅读器的智能叉车,将贴有专用电子标签的货物放置在自动传送带上,正对大门的LED屏上同时显示这件装备的型号、数量等信息,智能管理系统根据信息内容自动将装备传送至预先分配好的货位上。
从接收料单到进垛归位,一件50公斤重的设备完成了3类8项操作流程,整齐地摆上立体货架,用时不到3分钟。
李宏军告诉记者,民用物联网技术已较为成熟,但建设军事物联网不是“换个马甲”的简单事:由于物联网需要用到无线网络技术,出于对信息安全的考虑,很多成熟的物联网技术不能在军事物联网中应用,建设难度陡增。
一次偶然出行,激发了负责系统研发的高级工程师薛建臣的灵感。高速公路出口,人工缴费通道的车辆排起长龙,而另一边ETC通道则自动识别,扣费放行。一张卡,无线、有线两种读写方式,这不正是军事物联网所需要的吗?
历时一年多,由4个子系统组成的通信装备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初步建成。除实现快速收发货物外,还具备了装备信息精确化管理、库存装备自动化实时统计和安全防护等功能。
“有了这套系统,仓库不仅能听会看,甚至可以独立思考!”大队业务处长李耀伟告诉记者,在无人值守情况下,智能仓库会对库房安全和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如果库房内的温湿度、灰尘量不符合预先设定好的标准,系统能自动开关空调和风机等设备,完成自动调节。
由静向动跨越,让装备“开口说话”
今年9月,兰州军区年度实兵检验性演习在贺兰山下进行。
演兵场上,参演部队激战正酣。导演部里,大队官兵对参演装备进行实时动态监测。
忽然,屏幕显示:某型电台收支路电源出现故障!与此同时,正在参加部队机动演练的这部电台自动将故障上报至物联网中心服务器,一条新的保障链路自动形成并通知到维修终端。半个小时后,一台新的电台就从某后方基地紧急投送到前线官兵手中。
通信指挥系统的全天候高效畅通,是信息化条件下决定军事行动成败的关键因素。“实现野战条件下通信指挥装备自我诊断、沟通交流,并自动实现最优保障,这就是军事物联网的力量!”兰州军区某通信装备技术大队维修一室主任刘益铭说。
5年前,让装备“开口说话”只是大队官兵的一个梦想。西北地区地广人稀、环境恶劣,部队驻地分散。大队每年上高原进沙漠,对全区部队通指装备巡修两次,每趟最快也要2个多月,而其中大部分精力浪费在装备资料汇总、性能检测上。
2010年4月,玉树发生地震,刘益铭随部队上高原执行保障任务,部分花很大代价才运上去的装备,由于受作业环境影响,之前无法掌握的故障隐患集中爆发,无奈之下,又送下山。
“能不能通过加装模块的方式,让装备随时随地能自动诊断并报告故障?”回到单位,刘益铭一头扎进资料室。
他明白,要实现对高精尖通指装备不同模块的自动化检测,就要在装备内部加装大量不同的传感设备,组成一个新的神经脉络系统。
几经周折,刘益铭带领攻关小组将内嵌诊断传感器、战场态势感知和保障网络集成、自主智能分析确定为研发突破口。
2010年底,捷报传来:他们自主研发的装备性能智能识别卡系统,一举实现了装备性能的自我诊断、实时信息的多级处理和装备保障的智慧管理。
“从贴上电子标签、装上感知系统的那一刻,原本静默的装备就成了一个有机生命体,而军事物联网就构成了武器装备的‘智能生活圈’。”刘益铭说。
“对智慧生活的想象有多丰富,物联网就能建多好”
除了快速提升部队作战效能,走进军营的物联网给官兵生活还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记者在这个部队采访,从汽车驶进营区开始,参观营区、观摩成果、采访专家……每一项活动都被实时记录在值班电脑中,不仅有时间精确到秒的活动情况报告,还有视频录像为证。
“这就是我们依托物联网技术,自主研发的‘数字化营区智能管理系统’,它能对营区所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处理。”站在值班室里,大队政委刘巍告诉记者。
多年前曾有专家设想,物联网如能走进军营,将使官兵生活变得更加智能高效:营区重要目标出现火情,消防泵自动开启;花草树木“渴”了,喷灌系统自动调节喷向喷量;人员车辆进出、考勤实现一卡通……在今天的这座西北军营,这已是“幸福进行时”。
“将大量的人力资源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实现高精尖装备的自主诊疗、战场态势的精确感知和装备性能的实时掌握。”在刘巍看来,“物联网是一个基础性的服务平台,可以说,人类对智慧生活的想象有多丰富,物联网就能建多好!”
大队高级工程师薛建臣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开始,这套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已在新疆军区推广使用。明年,大队还准备把物联网、云服务和IPV6技术相融合,真正实现通信指挥装备从“生产线到散兵坑”的全寿命动态管理。
“按照西方人的说法,在物联网的未来世界里,每一粒沙子都将拥有自己的IP地址。”兰州军区信息化部部长朱建斌说,对于物联网这个新生事物,目前开发出的功能只能说是走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今后军事物联网的技术运用将从智能管理向训练科研一线延伸,让军营生活变得更美好。(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