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工:“民参军”势头正猛

2014-11-27 10:35:42

来源:

核心提示

随着我军队现代化进程的空前加速,军队武器装备的研发生产已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国防军工领域许多至关重要的先进技术,已经开始由民用市场推进。这种“民参军”发展前景究竟怎样?对于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有哪些影响?在刚刚落幕的第五届国防与军工配套产品技术应用发展项目推介会上,记者找到了答案。

11月12日上午,第五届国防与军工配套产品技术应用发展项目推介会在北京召开,众多来自军队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50余家国防与军工配套产品的民营生产厂家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创新供需对接模式,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除了展出50家企业带来的先进产品,会议还针对如何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和资源合理配置、如何创建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和军工建设经济技术互动平台进行了讨论。

“民参军”成军工产业发展新趋势

向民营企业开放军队订单,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了实践。这么多年过去,“民参军”的现状如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参与部队武器装备建设的民营企业数量连年攀升,范围也在逐渐扩大。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列入总装备部装备承制单位名录和获得国防科工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企业中,民营企业超过三分之一,部分优势民营企业还承担了整机或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并且,在相关领域、部队演习行动中,很多民营企业产品发挥了重要作用。

亚丁湾护航行动中,由民营造船厂生产的高速巡逻艇在巡逻警戒、人员换乘和应对多批次可疑目标时,就表现出了优异的战技性能;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空军军需物资油料部与民航部门迅速启动互供联保机制,使玉树 周围的数个军民机场同频联动。在20多天的奋战中,民航机场共保障空军飞机142架次,加注油料2109吨;

广州亚运会上,用于安保等任务的多种型号装备,完全凭借民营企业的技术优势完成研制定型并交付使用,为组委会节省了50%的采购经费。

记者还了解到,“民参军”的领域不仅仅涉及上面所提到的这些,在生物医疗装备、电子信息技术、机械电气、仓储运输装备等多个领域,民营企业的产品也都有覆盖。

12日下午,在此次会议的会展区,记者看到,参展的各个企业都带来了各自的代表产品,并对产品的性能和应用领域进行了介绍。

在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展位前,记者看到了该公司展出的便携式生物战剂快速检测仪。该公司生物安全项目经理李智齐介绍说:“这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生物安全监测系统,在部队、消防等系统都有应用。我们的辽宁舰上就有两台。”

在另一个展位前,宏钜服装有限公司的作战背心吸引了记者。该公司客户经理李洋说:“我们的水陆两栖作战背心穿脱方便,整体重量轻,适用于特种兵及海警,在‘和平使命—2014’军演中就曾被采用。我们的很多单兵作战作训装具都用于军演物资的供给。”

看到前来参展的各种产品,来自第二炮兵装备订购部门的刘希凤大校十分感慨:“民营企业在我军装备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未来这个作用将会更大。”

参展的民营企业代表向记者展示他们生产的水陆两栖作战背心

军用和民用工业亟须合力发展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类企业总数为1527.84万户。其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里面蕴含着巨大能量。很多民营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为研制生产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能力。尤其是在电子技术、计算机、高端制造和材料技术等方面,部分民企的技术水平已经超过军工部门。

对此,很多专家表示,“民参军”是一个国家战略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把民营企业阻挡在外,而应吸纳这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为武器装备建设增添新鲜血液。

还有专家认为,“民参军”的局面打开后,不仅会有效提高武器装备建设质量效益,也将带动民营企业自身能力提升,这不失为一个双赢之举。

对此,在12日下午召开的“国防与军工配套产品技术应用发展项目推介会”上,来自国家国防科工局和部队院校的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与研究。

国防大学信息作战研究所张健大校说:“85%的核心军事技术也是民用技术,80%以上的民用关键技术可直接用于军事目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军民双方在信息化建设领域的兼容性和互补性。”

张健还举例说,曾经在一次演习中,他登上装甲车参观,发现车里装了一个小电扇。“这个电扇很有意思!”张健说:“电扇就是民用的东西,但是装到装甲车里,就变成了军用的,这实际上就是说,很多民用产品在军事方面都有用途,我们要做的就是合理地去运用。”

实际上,军地合力的成效是十分明显的。我军光缆电网建设,采用军民合建的方式,只用了10年的时间,就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光缆网,是我军用20年时间自建光缆网长度总和的6倍。

不仅如此,我军进行CDMA移动通信系统建设,依托国家移动通信资源,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就共享了国家利用了10年时间、投入2000多亿元建成的庞大基础网络。现在正利用3G网络,进行宽带高速移动通信系统的试点建设。

对此,总后勤部华北物资采购站的杜灿国上校说:“军民两种工业体系合力,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资源重复浪费和工作效率的低下。而且,‘民参军’通过加快科技进步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降低获得前沿技术的成本,缩短武器装备的研制周期,可以促进军用和民用工业基础的一体化的实现,进而增加整个国防科技工业的竞争力。”

第五届国防与军工配套产品技术应用发展项目推介会正在召开

军工领域各项改革正快马加鞭

根据2014年7月底国防大学公布的《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目前中国的军民融合度在30%上下。该报告主要撰写者之一、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姜鲁鸣说:“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由初步融合开始向深度融合推进’的阶段。”

虽然这个数据并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军工领域的各项改革,并有望在近几年大幅改写这一数据。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在航空、电子等军民两用领域开展了通过资产证券方式引入民间投资的尝试。

国务院2010年5月颁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曾专门列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条款。

随后,在2012年7月,国防科工局和总装备部联合颁布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实施意见》,对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相关细则也进一步作出了明确规定。

这些都是初期阶段的有力尝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这一意见的指引下,许多新政策相继出台——

5月20日,总装备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保密局联合下发809号通知,提出关于加快吸纳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的措施意见;6月,总装备部会同工信部、国防科工局等单位,集中发布关于简化军品市场准入程序、建立采购信息交互机制等12项推进“民参军”措施;国防科工局10月27日召开会议,重点讨论军民融合发展……

记者还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底,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站将在互联网上开通运行,助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些举措都将推动我国的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转变。

参加这次会议的民营企业代表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龚晓燕对此深有感慨:“近几年,我们感觉到了政策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很多优秀产品都有了和部队对接的平台,我们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们也为国防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很多到会的民营企业表示,对于龚晓燕的感触,他们深有体会,并且因为获得了与部队对接的机会,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

在强军战略和深化改革的推动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更多政策建议、国防工业深化改革总体方案有望加快出台。军工生产资质、军品立项审批程序、武器装备采购体制等方面,也将加大向民资开放的力度。可以预见,“民参军”企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军民深度融合就在不远的将来。

参展人员正在展示他们生产的水下带电插拔AR插座

 

索取“此产品”详细资料,请留言
  • *姓名:
  • *手机:
  • *邮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