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30 15:17:11
来源:
11月29日讯 11月27日至28日,“2017全国电子战学术交流大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中国电子学会、国防科技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军民融合推进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对抗分会、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共同承办,国内电子信息行业多家研究所、实验室、知名高校共襄此会。大会以“创新·融合·超越”为主题,旨在探讨交流电子战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推进电子战事业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刘泽金出席大会。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曲维枝,中国电子学会军民融合推进委员会主任委员、樊邦奎院士,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政委沈千红,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魏军锋出席大会并致辞。开幕式上,国防科技大学科研学术处副处长黄知涛宣读了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某局的贺信。吕跃广院士、杨小牛院士、王沙飞院士、国防大学郭若冰院长、国防科技大学刘列教授、清华大学罗毅教授、北京卫星导航中心周建华研究员、中国电科集团第53所姜道安、第38所吴剑旗、第29所胡来招、第30所谢瑞云、第54所李艳斌和军事科学院于川信等诸多业界资深专家应邀发表主题演讲。大会主论坛由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院长单琳锋主持,来自军委机关、军兵种、战区、部队、军内外院校、研究院所的代表以及学术刊物和媒体代表等8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电子战作为现代战争的重要作战手段,在信息化战争中具有“打头阵、贯全程”的显要地位,在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中发挥着“保护伞、倍增器”的关键作用。随着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智能化加速发展,走过百年历程的电子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和关键阶段,从作战辅助手段上升为威慑与实战兼备的主战力量,其建设与运用已成为推进军事整体转型、体系作战能力快速跃升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关乎国家安全战略全局,影响甚至决定军事未来。创新电子战理论,发展电子战技术,打造信息时代新型电子战能力,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信息化战争的呼唤,更是我们必须承担的时代责任。在此背景下召开全国性学术大会,将有力推动电子战领域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的交流与创新,对促进电子战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曲维枝致辞
曲维枝副会长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科技兴军,注重军民融合,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结合,有助于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军队信息化发展,电子对抗技术是实现强军目标和保证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将一如既往地积极推动我国电子对抗领域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为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电子学会军民融合推进委员会主任委员、樊邦奎院士致辞
樊邦奎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我国电子战领域不仅学术成果丰硕,更是人才辈出。在这个极具创新活力的领域,我国电子战研究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相信在“创新·融合·超越”的主题下,大会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并对下一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电子战领域研究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常委、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致辞
徐晓兰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为了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中国电子学会于2017年4月成立了军民融合推进委员会,致力于通过学会科技平台和专家资源开展军民协同创新、军地信息交流和创新成果转化,在政府组织、军队系统、科研机构和市场之间搭建交流合作桥梁,促进“军转民”、“民参军”的高效融合发展。学会正筹划设立王诤奖,希望通过榜样的力量传承科学家精神,凝聚军地发展共识,带动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军民融合跨越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她指出,党的十九大把军民融合国家战略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召开2017全国电子战学术交流大会不仅是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实践,也是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大会将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力量,促进“军转民、民参军”的双向转移和协同发展,助力军队信息化建设,推动我国军地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为我国“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政委沈千红致辞
沈千红政委在致辞中指出,电子战是当前军事科技最为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争夺电磁优势已成为战场制信息权进而赢得战争主动权乃至战争胜利的关键,这已成为世界军事强国的普遍共识。几乎在我们召开这次大会同时,在远隔重洋的美国华盛顿,“老乌鸦”协会也在举办第54次国际研讨会,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电子战专业学术组织之间的隔空对话。中国电子学会以“创新·融合·超越”为主题组织此次全国性的学术盛会,正是责任担当、砥砺前行的具体体现。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魏军锋致辞
魏军锋副主席在致辞中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全国电子战学术交流大会的召开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和具体落实,是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执行上坚定坚决的具体实践。安徽省科协将进一步密切与军队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拓展服务领域,提供更大支持,为军队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成功提供更加有力支撑,使科协组织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大会交流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围绕“前沿与展望”展开;第二阶段围绕“需求与超越”展开;第三阶段围绕“创新与融合”展开。前两个阶段主要内容为主题演讲,第三阶段主要是电子战各专业领域的专题交流。
吕跃广院士作报告
大会主席吕跃广院士作了题为“电磁频谱战与电子战”的主题报告。吕院士深度解析了电磁领域军事斗争面临的时代背景、国际竞争态势。他指出,科技革命引发军事革命,军事革命呼唤军事转型。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强力推动下,以电子战为代表的新型作战力量快速发展并日益成为影响乃至决定战争胜负的核心要素。着力实现新形势下电子战转型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紧迫性、战略性任务。
杨小牛院士作报告
杨小牛院士的报告主题是“信号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电子战发展引擎”,深入分析了电子战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热点问题。
国防大学郭若冰院长作报告
国防大学研究生院郭若冰院长《从科研能力到电子战实战能力的思考》的主题报告,提出科研创新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紧贴实战的基本要求和落实路径。
于川信研究员作的“对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认识”的主题报告,围绕在新型安全领域军民融合如何形成深度发展格局问题做了详细解答。胡来招研究员作的“变化与生存”主题报告,对电磁领域的对抗本质、博弈变化进行了深度阐释。
此外,清华大学教授罗毅的《高性能微波光子器件及微波光子链路技术研究》,北京卫星导航中心研究员周建华的《空间信息网络安全体系研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3研究所姜道安的《人工智能与光电对抗技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副所长吴剑旗的《雷达反隐身面临的问题与思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李艳斌的《电磁认知与控制技术》,中国电科信息科学研究院葛建军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未来战争》,国防科技大学刘列的《高功率微波与强流电子束产生》,西北工业大学祝小平的《颠覆性技术将推动新一代无人机的发展》等报告精彩纷呈,分别从不同角度深度剖析了电子战的技术前沿,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本次大会共收到征文300余篇,经过大会专家组的严格评审,录用论文225篇,收录到《2017全国电子战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并从中评选出优秀论文42篇。会上,吕跃广院士、杨小牛院士、刘泽金院士、王沙飞院士共同为优秀论文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主题演讲结束后,大会进入专题交流阶段,共设置了综合电子战、雷达对抗、通信对抗、光电对抗、计算机网络技术5个专题分会场,与会专家学者在各自研究领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作为主办单位,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聚集了中国电子信息及相关行业的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电子类协会、全国电子信息行业的骨干企业,是电子对抗技术应用与研究的重要力量。中国电子学会作为我国电子技术界最高学术平台,是学术交流的国家队,汇集了一大批专家人才和科技精英,并被民政部评为5A级全国性学术类社团。近年来,学会相继承接了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评估工作、开展了院士推选和国家科技奖项评选、开展实施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成功举办了世界机器人大会、云计算大会、物联网大会、“一带一路”青年创新大会等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品牌会议。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是军队“2110工程”持续重点建设院校,同时也是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对抗分会的挂靠单位。学院拥有以电子对抗领域首位院士和军队科技领军人才、军队学科拔尖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及军队科技创新群体为代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有全军信息作战理论研究中心、全军信息对抗软件测评中心、特种电子装备修造厂、电子对抗装备陈列馆等一批全军性电子对抗专业机构,在这里举办全国性的电子战学术交流大会具有浓厚的电子战文化底蕴。
“2017全国电子战学术交流大会”着眼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高扬“创新求变、军民融合、超越发展”的理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研究探索,军民合力推进电子战发展,成为我国电子战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电子战领域的学术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