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础训练转型发展新格局
陈双平
70余年前,组建于抗美援朝烽火中的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在成立不到1年、人均战术飞行不足20小时的情况下,首开我军航空轰炸作战样式先河,以9架杜-2轰炸机打出了“全摧毁、零战损”的辉煌战绩。2015年,该大队改装轰-6K仅3个月就担负战备任务,首飞不到7个月就执行战巡任务,不到10个月前出第一岛链遂行远海任务,创造了多项练兵纪录。这支英雄部队之所以在组建之初、换装不久就敢于驭风九天,既离不开为国仗剑的赤胆忠诚,也得益于严训实练的过硬基础。飞行二大队的先进事迹是我军在不同历史时期实战练兵、主动转型的一个缩影,也再次验证了一条朴素而深刻的规律:一流的军队,必须有一流的训练;一流的训练,必须有一流的基础。
胜战先胜于练兵,练兵首成于基础。基础训练,是一切军事训练活动的基石,我军历来重视根据形势任务发展推动基础训练转型发展。抗日战争后期,八路军358旅8团率先开展以射击、刺杀、投弹为主要内容的“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练兵活动,受到毛泽东同志充分肯定后推向全军,为支撑作战方式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推广应用“郭兴福教学法”为标志的群众性比武练兵,带动部队正规化水平和训练成绩迅速提高。世纪之交,以新“三打三防”为主要切入点,持续深入的科技大练兵活动引领军事训练整体跃升,有效提高了我军打赢高技术战争的能力。进入新时代,习主席对军事训练转型念兹在兹,对基础训练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加强部队技战术基础训练”,强调“把每一个单兵、每一型装备、每一类作战要素训到位,夯实打胜仗能力基础”,为我军基础训练转型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时代在变、战争在变,基础训练也在变。当前,各级对基础训练是重视的,但对推进基础训练转型发展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比如,有的坚持基础训练就是背得多、跑得快、打得准的单线思维,认为基础训练转型很简单、不急迫;有的认为基础训练由旅团级以下主抓,受训对象多、课目内容杂、保障资源少,转型推进难度大;还有的一体谋划、统筹推进不到位,导致基础训练转型议训时有必要、落实时不重要,等等。“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毫无疑问,破除这些有形和无形的制约,加快构建基础训练转型发展新格局,是一场深刻而现实的“战前之战”。
基础训练转型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制胜未来战争提供能力底座。当下,我军军事训练转型正处在跃升发展的当口,推进基础训练转型发展既是使命所系,更是形势所迫。构建基础训练转型发展新格局,包含进度与质量的双重要求,必须主动求新求变,踩准踩实转型“油门”。从设计维度看,不能把基础训练看单了、把基础训练转型看窄了,而是要着眼实战看训练、跳出训练谋转型,以整体、系统、超前思维搞好顶层谋划,明确基础训练转型的方向目标、指导原则、重点领域、推进步骤等关键问题。从内涵维度看,基础训练转型绝不是增减课目内容、改进方法模式那么简单,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重要的打仗工程,要围绕健全训练内容新体系、走开精细管理新路子、拿出训练保障新举措、打造组训人才新方阵等综合施策。从落实维度看,要遵循训练创新规律,锚定转型发展方向,抓总抓重抓要,下苦功用巧劲,引导部队敢于训科学训、主动转稳步转,以创新求突破、以量变促质变,提高基础训练质效。
率军者披坚执锐,执戈者方能战不旋踵。领导干部既是基础训练的组织者、参训者和示范者,也是推动构建基础训练转型发展新格局的主要力量,其指导思想、军事素质、组训能力影响和决定着构建基础训练转型发展新格局的质量和效益。各级党委领导必须充分发挥新的体制优势,凝聚形成转型合力,压实各级党委特别是主官责任,加强推动基础训练转型发展的组织领导。要始终把抓训强能作为基本职责,集中精力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努力成为推动基础训练转型发展的“明白人”“带头人”。要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军队建设各项新成果融入基础训练转型、转化为现实战斗力。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在信息化智能化浪潮奔涌、军队转型百舸争流的新时代,基础训练合着变革的节拍跃动嬗变,在传承与超越的激荡中诠释着新的时代特质,亟需我们以新的视角聚焦发展,以更加有力的举措破难开新,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支撑部队战斗力实现新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