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认为,21世纪的大国冲突,尤其是海洋领域的冲突,将集中在电磁、网络空间或太空领域。而网络空间的每一次“交战”,黑客攻击或泄密行为带来的复合级联效应,不亚于战争行为的后果。本文以美海军遂行网络空间作战的职能任务为切入点,概述其力量编成,并结合受训对象、承训机构、训练阶段、训练内容、训练领导等要素阐述其网络空间训练模式,分析网络空间训练特点。
美海军第十舰队《2020-2025战略规划》封面
2020年,美海军第10舰队(舰队网络司令部)发布了《2020—2025战略规划》,明确提出要将网络作为作战平台,并遂行舰队密码战,要培养一批训练有素、专业技能远胜战略竞争对手的作战人才,以加速海军网络部队建设。截至目前,美海军舰队网络司令部已经成长为一支由19000多名现役、预备役、文职人员组成的作战部队,下辖遍布全球的26个现役司令部、29个预备役司令部和40支网络任务部队,核心职责是遂行基于信息能力的网络空间作战、密码战、信号情报等。
美海军网络空间作战任务与力量编成
美海军遂行网络空间作战的主体是舰队网络司令部(FCC)/第10舰队(C10F),成立于2010年1月,主要任务是海军信息网络运维、进攻性网络空间作战、防御性网络空间作战、太空作战和信号情报。基于上述任务,第10舰队扮演着3个角色:美网络司令部的海军组成部分、美战略司令部的太空组成部分、美国家安全局的密码(信号情报)组成部分。
美海军网络战司令部成员合照
以任务为牵引,海军第10舰队下辖的部队主要包括海军网络战司令部、海军网络防御作战司令部、海军信息战司令部和海军信息部队等。
海军网络战司令部,代号为“第1010特遣部队”(CTF1010),其前身是海军通信司令部,设在弗吉尼亚诺福克海军基地。主要职能是指挥、运营、维护和保护海军的国防部信息网络,并提供可靠、安全的太空作战能力,以支持整个海军的战略、战役和战术任务。下属部队包括海军大西洋计算机与电信区域主站、太平洋计算机与电信区域主站、海军卫星作战中心等。
海军网络防御作战司令部,代号是“第1020特遣部队”,同样位于弗吉尼亚诺福克海军基地,前身是海军计算机应急响应分队,负责监视分布于16个国家、300个基地、拥有76.1万个用户的海军及海军陆战队内部互联网和战术网络,协调并组织海军网络空间防御作战行动。
美海军网络空间作战力量编成
海军信息战司令部,该司令部主要提供信息设施、装备和人员,开展信息作战研究、发展、测试与评估,制定信息作战计划,实施计算机网络防御。海军信息战司令部下辖若干二级司令部,包括位于诺福克的海军信息战司令部(第1030特遣部队)、位于德克萨斯的海军信息战司令部(第1040特遣部队)、位于乔治亚的海军信息战司令部(第1050特遣部队)、位于马里兰的海军信息战司令部(第1060特遣部队)、位于夏威夷的海军信息战司令部(第1070特遣部队)、位于科罗拉多的海军信息战司令部(第1080特遣部队),这些特遣部队覆盖全球,能够协同舰队和战区作战。
海军信息部队,前身是海军信息优势部队和海军网络部队。该部队作为海军兵种部队,其职能范围涵盖密码、信号情报、网络空间、电子战、信息战、情报和太空领域,并负责海军所有海上和岸上的网络部队建设、人员配备、训练和装备,组织各网络部队的基本训练和综合训练,确保部队达到战备水平,能够参与联合作战。
2021年8月,美海军实施了号称4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海上军演——大规模演习-2021(Large Scale Exercise-21),包括第10舰队在内的5个舰队和3个海军陆战队远征军共约2.5万人参加,演习横跨17个时区,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多个海域同时进行。除了常规的航母打击群、两栖作战群、潜艇,海军还出动了无人机、无人水面舰艇、无人潜航器等无人装备,将无人技术纳入大规模联合演习。第10舰队在此次演习中承担了功能性作用,下属的海军网络防御作战司令部负责向指挥中心的值班指挥官和事件响应分队提供演习的实时态势感知;海军信息部队则提供战术网络支援,确保大规模多层次的通信网络不受干扰;支援舰队和各战区的信息战司令部将在网络与信息领域展开攻防,以应对小型战术网络分队和信息战单元的挑战。
美海军网络空间训练的组织与实施
美海军网络空间训练的主要受训对象是信息战军官和密码技术员,训练按照实施地域可以分为岸上训练和海上训练。岸上训练的目的有二,一是使新人掌握基本的网络空间作战知识、技术和能力;二是帮助“老兵”提高能力素质,以实现技术级别、待遇和军衔的晋升。海上训练的目的是满足舰艇编队的任务需求,将个人以及团队的网络空间作战能力融入到舰艇编队的整体攻防能力中,以期“在”网络空间和“通过”网络空间实现目标。
主要受训对象——信息战军官与密码技术员。美海军网络空间作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战争,当时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拦截并破译了敌人的信号,并制定了保护自己通信的方法。1928年10月,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第一届无线电拦截操作员培训班召开。学校的原址在旧海军部大楼屋顶的碉堡内,毕业生被戏称为“屋顶帮”。1928—1941年,学校共培养了176名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员,他们是第一批入伍的无线电操作员,形成了海军密码学的先锋队。中途岛海战中,美海军密码分析员破译了日本的通信信号,使得美军在战斗中占据先机并最终取得决定性的胜利。2005年,海军将“密码军官”更名为“信息战军官”,以反映信息作战和网络战能力的扩大。2016年,原海军信息优势部队和原海军网络部队合并整编,重命名为“海军信息部队”。
第10舰队认为,“电磁频谱-网络环境(Electromagnetic Spectrum-Cyber Environment)是海军当前主要的作战领域,信息战军官(Information Warfare Officers)和密码技术员(Cryptologic Technicians)是主要的作战人员,他们直接参与海军行动的各个方面,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以支持海军和联合军事需求。”可以说,美海军信息战军官和密码技术员既是网络空间作战的主要实施者,也是海军网络空间训练的主要受训对象。
美海军密码技术员岗位设置与基本情况
信息战军官涉及五大方向,分别是密码战、信息专业、情报、网络战工程、海军气象学和海洋学。按照业务类型可分为作战指挥类和技术研发类,作战指挥类的主要任务包括担任作战值班军官、遂行计算机网络行动、筹划作战和演习中的信息战,以及担任海军信息部队的各级指挥官;技术研发类的主要任务则是开发防御系统和参与专项研发任务。
海军密码技术员为士兵群体,同样涉及五大方向,分别是技术、搜集、翻译、网络、维护,每类岗位按照级别又进行细分。士兵入伍前需要参加军事职业倾向综合测验(ASVAB),根据从事内容不同,对应的ASVAB得分标准也不同。
美海军密码技术员岗位设置与基本情况
岸上训练的组织与实施。岸上训练通常由相应的院校或训练中心组织实施。其中,信息战军官主要来自海军军官学校、海军军事学院、军官候选人学校等院校,通常具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学历学位。从院校毕业后,信息战军官前往信息战训练中心位于弗吉尼亚海滩的信息战训练司令部接受为期3周的岗前训练,主要学习电磁理论、战术密码学、信号情报等信息战基础课程知识。随后根据岗位类别分配至国家安全局、航空母舰、信息战司令部、海军信息部队等单位,并参加所在单位的业务和在岗训练(on-the-job training,OJT)。
密码技术员作为海军网络空间作战的基础力量,其通过ASVAB筛选进入该领域后,主要在海军信息战训练中心(Center for Information Warfare Training,CIWT)接受训练。CIWT是海军教育和训练司令部最大的学习中心之一,在美国和日本共设有4个二级司令部,1个直属队和多个训练基地,分别负责不同方向和不同类型的训练任务,每年累计训练超过26000名学员。
训练标准上,美海军通过人员资格标准(PQS)、联合网络空间训练和认证标准(JCT&CS)进行管理,上述文件明确了网络空间作战岗位上的军官、士兵和文职人员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KSA)。根据个人训练水平的差异,美海军也制定了3级技能等级标准,分别是学徒级别、熟练工级别和大师级别。因此,官兵需要通过岸上训练、海上训练和在岗训练等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海上训练的组织与实施。当前,美海军舰艇编队实施的是名为“舰队反应优化计划”的训练部署模式,周期为36个月,分4个阶段:维护阶段、基础阶段、高级/综合阶段、持续保障阶段。其中,维护阶段主要内容是舰艇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下水试航和课堂教学;基础阶段、高级/综合阶段主要内容是舰艇各部门各专业的训练考核以及认证;持续保障阶段则为现地部署。
舰艇编队中,训练领导层级由高到低分别是:舰艇编队指挥官,海军信息战训练大队/海军信息战发展中心,舰艇指挥官/舰艇训练参谋,舰艇训练小组。各级按照职能分别负责各个阶段训练的计划、实施、考评和优化。
训练内容分阶段各有侧重。在维护阶段和基础阶段,由海军信息战训练大队进行训练和考核,受训对象为单个人员和值班小组(由信息战军官和密码技术员组成)。训练内容包括知识水平考试和认证演习,训练时间通常持续3~6个月。网络空间作战认证演习的主要科目包括:审查网络空间的管理;计算机网络训练;验证传统安全合规性;验证网络防御;验证网络管理;验证系统的管理;演示网络熟练度;演示高度机密的隔离情报信息网络;演示网络安全事故和不利事件应对程序。
在高级/综合阶段,舰艇编队进行网络空间作战高级演习,其内容以“合练”的群战术为主,海军信息战发展中心负责指导实施,训练时间通常持续3个月。
在持续保障阶段,舰艇编队将随时准备进行迅速和持续的作战行动。期间,舰艇的训练小组将承担起教练员职责,进行网络空间作战常态化演习训练,确保战备状态。常态化演习的训练科目以认证演习的科目为主,区别在于该训练更加频繁,平均每30天或90天就要进行一次。
训练的管理与保障。海军在组织实施网络空间领域的岸上训练和海上训练期间,既采用了海军现有的通用的训练管理方法和手段,又结合网络空间领域实际进行了针对性的相关保障。
舰艇编队高级综合阶段训练内容
一是充分使用训练数据库。海军使用一款名为“训练和作战战备信息服务”(TORIS)的应用程序,该程序可用于计划、执行、跟踪、显示、报告所有单位的训练,并参与训练标准的开发,收集、存储和报告舰艇的战备信息,是各级指挥官掌握部队训练情况的重要工具。在网络空间领域的训练中,该程序被用来跟踪认证演习、常态化演习、高级演习的完成情况,并计算该任务领域的效能指数,同时报告给上级信息系统——“海军国防战备报告系统”。作为配套,美海军还开发使用了主要用于获取单个人员资格标准、鉴定和认证情况的两套数据库——关系型行政数据管理(R-ADM)和高级技能管理(ASM)。
二是各阶段均设置明确的准出条件。美海军要求,舰艇编队从维护阶段到持续保障阶段,前一个阶段必须为下一个阶段打下合格的基础。为此,海军从五大方面对阶段转换的必要条件进行了明确,分别是:人员、设备、后勤、训练、军械。例如,从基础到高级阶段的训练准出条件是“以80分及以上的成绩通过所有认证演习,且在TORIS的任务领域效能指数总得分达到80%或更高。”从高级/综合阶段到持续保障阶段的训练准出条件是“完成高级认证演习,参加作战指挥官课程,并在所有战术任务领域的TORIS效能指数必须达到80%或以上”。
三是强化请示报告和调整纠偏。美海军舰艇编队组织网络空间领域训练时,遵循了训练前有计划、训练后有报告的基本规律。以基础阶段为例,舰艇的直属上级司令部在维护阶段截止前一个月向上级指挥官提交“基础阶段训练认证计划”,要素包括训练前战备状态鉴定、各类型训练的周期和时长、认证计划时间表、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等;在基础阶段训练完成后,由信息战训练大队向上级指挥官提交“训练完成报告”,要素包括训练的实际执行情况、实际效能指数、认证的进展情况、干扰因素等。同时,为了确保训练质效,海军根据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偏。以持续保障阶段为例,一旦出现认证事件失败或任务领域效能指数低于60%等问题,舰艇直属上级司令部将组织纠正,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领域专家上舰指导、额外监督、额外训练、重新鉴定、招募更多高级的经验丰富的人员和限制作战行动等。
美海军网络空间训练的特点
训练标准和内容更新频繁。CIWT作为海军信息战训练专项机构,负责维护信息战领域的PQS文件。近些年随着技术、信息和网络需求的增长,PQS也在不断增加,CIWT每年要根据第10舰队的需求,与海军人事司令部、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海军信息部队等单位协调召开18-24次PQS更新研讨会。研讨会以主题专家(SME)和项目分析师主体,内容是检查和评审训练文档,并给出更新修订意见。据报道,仅2022年5月到8月,CIWT就举办了10场PQS更新研讨会。此外训练内容也不断更新优化。2021年下半年,CIWT先后开发了2门新课程——网络防御分析师和AN/SLQ-32(V)6电子战系统维护,并分别引进了持续网络训练环境(PCTE)和多用途可重构训练系统3D(MRTS 3D)作为训练平台,实现了“一线用什么,就用什么练”。
训练地域分散、形式多样。海军作为美国显示军事存在的主要力量,全球部署是其典型特征。与之对应,其在训练组织实施上也呈现出多地施训、不拘形式的特点。岸上训练期间,仅信息战训练中心下辖的二级司令部及若干训练基地,就分别位于日本横须贺和美国的5个州的8个不同位置;海上训练期间,根据训练科目要求,既可以在航行中训练,也可以在港口中组织训练。形式上,既可以由舰艇训练参谋和训练小组自行组织实施,也可以由信息战训练大队派遣战术教员或有限训练小组上舰指导。
海上训练以防御性为主。美海军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分布式海上作战(DMO)概念,强调增加单舰的进攻与防御能力,在广阔的海域分散编队部署,以期形成多个攻击源对敌方多目标实施打击的局面。为此,在海军水面舰艇编队的训练中,网络空间作战力量被视为保障性、支援性的存在,需要确保舰艇的指挥通信网络通畅和信号情报的及时捕获与破译。例如,水面舰艇编队网络空间作战和密码技术两大任务领域共23项战术任务中,仅有1项(“实施电子攻击”)是进攻性行动,其余23项均着眼于防御、支援和日常运维等目的。
专项训练需求增加。当前,海军信息战军官和密码技术员作为遂行网络空间作战的主要角色,每年的训练需求不断增长,海军信息战训练中心的报告显示,其过去的3年,平均每年增加1000名培训学员。但同时,这两支队伍也存在职责定位不清晰、岗位编制杂乱、训练笼统化等问题。鉴于此,海军信息部队将在2023年下半年把密码技术员(网络)的人员(代号为“CTN”)与信息战军官中从事网络空间作战的人员单独剥离出来,并为其制定一个新的角色类别和标志符号,以区别于其他专业岗位。
版权声明:本文刊于2024年 1 期《军事文摘》杂志,作者:尹知灵、孔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