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 高寒山地条件下无人分队自主作战探析

2024-08-20 11:40:48

来源:军事文摘

        高寒山地条件下,人的生理机能受环境因素制约大,常规作战模式受限较大,无人分队自主作战优势更加凸显。在遂行自卫反击、边境封控、控边维稳等各类型任务中,可通过精准高效的行动,实现战术行动达成战役目的,甚至促进战略意图实现,消费比高、预设性强,具有重要价值。
高寒山地条件下无人分队
自主作战应着重发挥的优势
高寒山地条件下任务行动,往往呈现出政治上的要求更高,空间上的复杂性更强,对抗的非对称性和手段的非常规化等特点。既要看到特殊条件对各类任务开展带来的制约,同时也要看到限制约束下带来的隐藏契机,通过发挥无人自主化优势,促进形势利好发展。
突出融合性,系统提升作战效能。高寒山地作战地域地形多变,地面通道交叉分布于大型河谷,通道纵深长、曲折迂回;同时非通道地域山高坡陡、沟深谷窄、地形割裂,特殊的地理条件对于地面任务分队行动和战场空间容量都有较大制约。无人分队通过强化自主作战运用,可以有效破解观侦死角、地形阻隔等问题,实现在峡谷、河谷深处的突击行动,将作战模式由被动克服不利作战条件向主动适应战场条件转变。空中无人力量可以通过沿通道低空飞行,规避敌低空侦察,提升作战行动与自然空间的贴合度,增强在各层次作战空间的力量联动。借助平台实现观察、攻击范围的延伸拓展,以及有人分队能力的延伸,进一步实现人机优势互补,综合发挥任务系统效能,进一步促进军事技术与任务地域实际紧密对接。贯通作战杀伤和保障链路,提升侦察、机动、打击等不同任务环节转换速度,增加了任务执行的手段选项,让决策选择更加丰富,战法设计更加多样,任务目的达成更加精准高效。
任务执行流程图
突出交互性,全面增强应变能力。在各高寒山地条件下的各类型任务中,面临气候突变性强、涉外、多因素混合复杂度高等特点,较一般条件下作战,偶然因素更多、不确定性更高。通常需通过更多的临机调整,以应对多变条件下战场条件变化。在物理空间和法理维度的双重限制下,实时精准持续的指挥要求给任务分队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协同配合带来更大压力,任务容错率低,指挥决策面临更高的要求。通过有人无人系统平台综合编组,使作战任务分队成为要素互联的集成系统,进而提升任务分队整体的快速响应和应变能力,能够有效减少实时性通信保障需求,保证在通信可能遭受干扰中断情况下,任务行动按照既定方案不间断开展。通过无人自主作战行动策略阶段化封装与实地指挥调整相结合,减轻各类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消除一般性多发情况的处置偏差,使各类任务目的精准达成。
突出适应性,综合降低任务成本。高寒山地条件下严寒、缺氧、大风、高湿等因素,直接作用于战斗人员,影响人员和装备的正常能力发挥。通过无人力量前出,避免战斗人员陷于敌方包围,同时采用无人系统在敏感、争议地段执行任务,防止政治外交上的不利局面,降低任务行动的政治性风险成本。借助无人自主作战形式,可以减轻环境因素导致的战斗力衰减,减轻参战人员对于高原环境的心理恐慌,防止出现打击士气,影响战斗意志的情况,从而减少人员伤亡,以降低作战行动的人力成本。通过提前预设、打包构设等方式,弹性延长任务的工作线,减轻任务实施人员的精神和身体压力,辅助主观思考决断等过程,降低决策成本。针对多功能综合集成大武器系统平台造价高、抗毁性弱的隐患,通过在高寒山地限定空间内集成小型化无人平台,将单个复杂大系统转变为集群化的小平台,发挥分散化综合效能,降低整体造价成本。
高寒山地条件下无人分队
自主作战主要行动
以任务牵引拓展模块化组合协同训练,结合年度演训计划,区分任务行动要素,突出重点,开展训练演练。借鉴当前已有的无人系统导航制导和控制系统的功能特点,并结合现实任务的功能需求拓展当前无人系统功能,从无人自主作战前期系统准备、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关键流程及信息保障等方面,探析无人分队自主作战、无人系统设计和无人力量建设。
冲突处置类任务行动构想示意图
集成优势预先置入信息。任务准备阶段,结合方案修订和战法研究等工作,针对性制定在高寒山地中各类型行动的方案预案,划分模块导入无人综合控制系统。通过“策略包”提前导入控制系统,实现行动意图提前构设,提升指挥员经验的效益加成。着眼能力强化协同,进行方向性预先编组及论证,强化相关行动方案研练,提升关键环节无人平台支持可靠性和熟练性。针对具体行动特点完善基本行动方案,构设更贴近实际的训练场景,融合仿真模拟手段,强化任务准备。做好年度演训磨合检验,着力增强演训数据采集、结果评估、分析总结,不断深化实践经验积累。关注好信息系统辅助决策作用发挥,聚焦信息识别处理、情况规范分类等环节,合理明确人机的处置权限、功能定位和协同方式等关键内容,以及规范导出行动决策建议等结果,提升任务系统实用性。
人机协同完善作战系统。到达任务区域后,结合实地情况判断处置,对接指挥控制、信息通信要素,明确行动策略和行动指令,通过控制系统实现任务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自主协同。根据平台反馈情况,综合情报信息,实时开展现地情况分析和形势判断,组织后续阶段侦察、打击、干扰等行动。在模块化功能基础上,助力实地决策指挥,配合实地反馈加以完善,以进一步制定行动执行计划。增强多类型无人平台协同控制,通过不同功能趋向的系统配比编组,适应不同任务要求,提升“人机”整体任务系统的综合作战能力。以完善无人系统综合控制系统为牵引,增进指挥组-技术控制组-行动分队指挥控制链路顺畅性,做好整体作战系统综合适用性考察。
实时反馈跟进评估调整。任务开展全过程中,校正预先设定的战场环境信息与实地情况,检验通信传输、信息处理、决策支持等能力指标,重新评估和明确目标信息与实地情况,协调控制任务各分平台状态和行动步骤。无人自主系统根据综合指令,开展打击、侦察、掩护、投送等行动。在任务完成后,区分阶段分析方案计划不足,总结经验问题,充实需求清单,完善修订行动方案,改进训练方案及系统设计。在此过程中,以所在单位技术骨干为主要无人系统保障力量,前期进行平台系统的调试运用,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伴随编组到分队当中,融入开展信息采集、通信保障等行动,并在任务全程开展实时维护,提供系统运行的技术保障。同步做好数据采集和能力评估工作,采验线和行动线同步展开,提升系统迭代效率。
高寒山地条件下无人分队
自主作战需关注问题的思考
高寒山地条件下开展各种类型的任务行动,在地面和空中无人机分队协同方面,手段运用相对较为成熟,能力和战法创新都实现了较大的突破,但还需进一步针对短板弱项,增强交流沟通、经验共享,持续推动系统设计、演练组织、遂行任务等多方面能力生成。
小型可编组无人机
持续提升系统的适配性、适用性。高寒山地条件下边防管控等任务行动敏感度高、容错性小,应着重控制实时处置的不确定性,减少常规性问题的决策花费,提高行动效益和精准度。一方面,制定明确的规则,将关键性因素格式化处理作为规则的触发条件,减少响应时间。另一方面,区分环节和步骤,综合一线指挥员任务行动经验,经过“格式化”处理,转换为行动开展过程中的“工具集”。重点在于将捕捉指挥员经验中下意识的潜在处置反应,模式化形成处置方案,融入到行动的辅助决策过程中。同时将关键任务要素的重点环节处置模块化处理,形成互通性、标准化的行动处置程序,增强指挥员临机调整的合理性和敏捷性。在侦察、判断、决策等方面提升无人平台的自主性,将经验性数据,转化为遂行任务行动的直接帮助。持续改善增进无人平台与控制系统衔接度,增强无人平台性能和完成任务适配性。发挥院校、研究机构的科研技术、平台和经验优势,强化构建厂商与部队合作机制,形成经验长期积累性效果,从技术和基本要素层面解决任务行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持续增强运用的可靠性、多能性。着眼任务实际,从无人编组方式、战法和系统功能组合等方面,重点强化无人自主分队遂行高寒山地条件下多种类型任务的针对性能力。按系统要素、任务阶段和行动节点做好装备适配、环境适应等磨合训练和运用,增强作战系统总体耐用性和可靠性。突出实现无人平台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强化人机互补内在机理性研究,尤其区分关注规模化系统的功能涌现。针对高寒山地特殊条件,既强调减少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同时也善于利用特性条件的变化,深入研究无人分队在空气动力、规避侦察、防范打击等方面的特点,做好人机协同具体问题的实践探索检验。持续增强无人系统通信能力性能,通过有机融入分队作战系统等方式,突出技术控制端防护,创新自主战法研究以发挥无人系统最大效能,增强无人自主分队在全天候、广地域生存能力,提升控制系统任务设计维度的灵活性与作战任务需求的适配,抓好无人自主作战理念、概念的宣传和普及,吸引更多力量参与系统研发和实践探索。
持续深化训管的规范性、前瞻性。借鉴世界各国无人力量建设先进经验和各部队实践成果,配套梳理在高寒山地条件下无人分队演训方案集和数据库。对标无人作战力量的能力需求,着眼部队无人作战力量建设方向,进一步统一无人自主作战理念,突出无人化-自主化-智能化的能力生成链路目标,探索运用组合协同训练、嵌入反馈式演练等方式手段,加强高寒山地战场环境特点的针对性演训。聚焦分队级别无人自主作战行动的探索,增强多个无人平台的综合控制协同能力,做好后期多样化功能平台接入的准备,为多域无人智能作战行动提供增益。积极推进优秀指挥员高寒山地条件行动经验与新兴技术有机结合,合理修订方案形成边界条件,明确各级各要素权责,给予不同单位任务自主设计接口,提升无人技术在任务实践中的可用性。发动广泛的任务分队主动投身平台实验、演训评估等工作环节,强化演训基础上遂行任务,在行动实践中检验能力,实现理念纠偏和路径修正,推动形成迭代发展的机制和技术生态。
 
版权声明:本文刊于2024年 8 期《军事文摘》杂志,作者:危小勇、王鑫鑫,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转自《军事文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