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战斗力的制胜机理

2024-10-09 17:01:45

来源:强军论坛

新质战斗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战斗力要素创新性配置、备战打仗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的战斗力质态。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前所未有,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日新月异,世界各国都在竞相抢占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力求最大限度、最高效能地解放和发展新质战斗力。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厘清新质战斗力的制胜机理,对于推进强军事业、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新形态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以新致强,以强打弱
战争制胜机理是战争制胜因素在一定条件下触发制胜规律、发挥制胜作用的链路及其道理。以制胜规律为基础,创造性运用制胜规律的途径和依据,即制胜机理。其中,“强胜弱败”是带有普遍性的战争制胜规律。即使是那些以弱胜强的战例,往往也须在局部和特定时段形成对敌的力量优势才能真正取胜。依据“强胜弱败”规律,以强打弱便成为带有通用性的战争制胜机理。新质战斗力的制胜机理,首先就在于以“新”致“强”,进而以强打弱。当某项颠覆性新技术运用于军事,导致战斗力出现显著提升时,就易出现拥有新质战斗力的一方对拥有传统战斗力一方的领先优势,从而做到以强打弱。从机械化到信息化,再从信息化到智能化,战争形态的演进历程实质都是新质战斗力取代传统战斗力的过程。背后的奥秘正在于新兴科技的发展赋予战斗力以新的质态,打通了以“新”致“强”的路径,使以强打弱成为可能。在机械化战争时代,整体战斗力的强弱主要体现为兵力和火力优势。在信息化战争时代,整体战斗力的强弱主要体现为信息力优势。而在智能化战争时代,整体战斗力的强弱主要体现为“智力”优势。在战争对抗中,参战各方都力争创造新的战斗力质态,更好地开发和运用以强打弱的制胜机理,据此设计战争、主导战局发展,取得最终胜利。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加速突破应用,高精尖的科技力量持续赋能和推动军事革命,新质战斗力涌现,以“新”致“强”的前景空前展现。充分利用国家创新驱动的科技优势厚植国防潜力,大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前沿交叉技术等,强化新科技跨界释能,进而从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中寻求转化为新质战斗力的新路径。从现代科技的涌现性特征中寻求军事需求的多向性,以新需求引领科技新应用,以新科技赋能武器装备新发展,将具有颠覆性效能、战略性影响的技术储备转化落地,打造好用管用的新形态装备、非对称装备,开发和构建能够充分发挥新型武器装备效能的新的组织形态和训练方法。
 以新致高,以高打低
“强胜弱败“是规律,“高胜低败”也是规律。这里的“高”“低”,主要指代差、维度差。当一方在某个维度的领先优势扩大到以“代”计,相当于在这个维度具有“绝对优势”,那就意味着能够对对手实施“降维打击”。从这个意义上讲,新质战斗力的制胜机理可体现为以“新”致“高”,进而以高打低。当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战斗力要素的创新性配置等,使己方的战斗力在某个维度上实现了质的跃升,而对手依然在原有的量级水平上徘徊不前,此时就达成了以“新”致“高”的变迁,具备了以高打低的可能性。再创造出若干实际的操作方法和路径,使可能性变成现实性,便进一步实化和丰富了以高打低的制胜机理。
人类战争的历史,一定意义上讲,也是追求“以新致高、以高打低”的历史。从持冷兵器近距离搏击,发展为用枪械远距离射杀;从大面积火力的概略杀伤,发展到精确制导武器的精准打击;从机械化的有人作战体系,发展到无人化的智能作战体系……后者对前者都具有“高维度”优势,均可实施“降维打击”。而每一次战斗力的高维跃迁,几乎都是新质战斗力的强力推动。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通过发展新质战斗力来追求以“新”致“高”,力争实现对对手的“以高打低”,是世界军事竞争的焦点。深刻认识未来战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前的准备,力争在战前准备中形成高维度的“智能”优势,形成未战先胜的强大威慑力量。智能化战争时代很可能会存在“有人为主、无人为辅”“有人为辅、无人为主”和“规则有人、行动无人”等多个发展阶段,尽可能早做准备,力求避免被拉开代差,同时力争让自己处于高于对手的阶段,使“以高打低”成为可能。在深海、太空、生物、极地、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抢控战略要点,开拓新维空间,推进军事技术突破,孵化新质战斗力,从根本上改写战斗力生成规则,迅速形成迭代优势,追求更大胜算。
 以新致快,以快打慢
过去的战争哲学是大吃小,现在的战争哲学是快吃慢。“快胜慢败”是毋庸置疑的战争制胜规律,本质是战斗能量汇聚与释放周期较短的一方,能够在敌方尚未彻底完成战斗准备时即予以制伏。运用这一规律制敌胜敌的科学方法、有效途径和基本原理,便构成以快打慢的制胜机理。新质战斗力往往意味着先进战斗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新”在缩短战斗能量汇聚与释放周期,实现以“新”致“快”,进而形成以快制慢的压倒性胜势。
在不同的时代,战斗能量的汇聚与释放周期有与其时代特征相适应的规律。在情报信息和打击能力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以前,“快打慢”依赖的是快速机动以集中兵力或火力,在短时段内倍增战力、彰显威力。在情报信息共享和大量作战资源接入“杀伤链”、编成“杀伤网”以后,“快打慢”依赖的是作战行动的一体化。作战资源的广域分布和快速共享建立起新的时空优势,形成新质战斗力。比如,对抗双方,若一方拥有无人机,且能与远程火力协同作战,而另一方仍为传统机械化部队,则拥有无人机的一方能够取得“快打慢”的显著战果。这是因为,无人机将目标坐标信息和视频传输给后方部队,后方部队在几十公里外即可进行精确火力覆盖。显然,在这种条件下,传统机械化部队的轮子跑得再快,也逃不过远程火力的打击。
新的时代条件下,各国军队在追求“快”上呈现出多向度的变化,既有武器装备速度上的更快,也有一体联动上的更快,还有“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周期大幅压缩带来的更快。精准研判什么样的武器装备能够更好实现“以快打慢”,汇集“科技+”“创客+”“智库+”力量资源,研发集速度更快、火力更猛、突防能力更强的新型武器装备。打造能嵌入更多信息模块、火力系统等作战资源的开放式架构,建立信息高度共享的网络链路,达成信息的快速流转和动态交互,实现战斗能量的更快汇聚与释放,做到“即察即打、快察快打”。推进作战实体的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化、标准化,打造功能各异、系统兼容、即插即用的战斗模块,快速构建结构完善、比例协调、功能耦合的复杂战斗体系,确保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中做到以变应变、“以快打慢”。
以新致巧,以巧打拙
“巧”能胜“拙”,是常识性的真理。在不存在技术代差的条件下,更有智慧的一方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系列“巧打”的战略战术。探寻其战胜对手所运用的原理及其方法路径,便能清晰呈现以巧打拙的制胜机理。随着科技革命不断推进军事革命,以巧打拙的制胜机理也在与时俱进。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新质战斗力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依托不断迭代优化的算法,使武器装备乃至作战系统拥有“智能”,使战斗能量的分布、调动与释放都向着更为灵巧的方向发展,构建起以“新”致“巧”的制胜通途。
近些年来,外军提出的联合全域作战、多域作战、分布式海上作战等作战概念,都以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群为支撑。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和军用机器人等技术的进步,作战系统的自主战场感知、自主作战决策、自主规划计划、自主采取行动、自主协同配合等“自主能力”越来越强,新质战斗力也将不断达到新水平。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全域多维、各种类型的智能化作战平台能够快速耦合作战力量,根据任务需求构建作战体系,自主实施协同作战,任务结束迅速回归待战状态,作战平台将呈现“战场态势感知自主精准、作战设计自主高效、任务规划自主科学、作战行动自主灵活、效果评估自主快捷”等智能自主趋势,呈现出如同科幻一般的战争景观。
当前,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实质性突破,智能技术进入爆发式增长期,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军事领域,“以巧打拙”成为未来战争制胜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现有先进技术可能运用于智能化战争的潜能,探索其可能的制胜机理。全面分析对手无人化作战体系的薄弱节点和我之优势,从目标靶点反推制胜机理,提出军事创新需求,精准研发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推动战争“游戏规则”向于我有利的方向转变。鼓励战争设计上的“异想天开”,引导有创见的研究人员在深刻理解军事智能“技术创意”及其衍生而来的制胜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战争创意”,打通从制胜机理到作战概念再到实验平台的创新链路,经过系统加工形成“以巧打拙”的新的军事理论和新的训练体系。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4年10月7日第6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