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陆军开展通过小型部队推动“接触中转型”实验

2024-12-12 14:51:06

来源:国防科技要闻

环球视点
2024年7月25日,西点军校现代战争研究所刊登了第1多域特遣部队本·布莱恩中校和高级情报顾问戴尔·亨特准尉的合撰文章《初级实验:小型部队如何推动陆军的“接触中转型”》,在美军提出到2030年实现陆军转型的愿景后,多域特遣部队作为陆军的先行试点部队,将陆军多域作战概念实战化,不断迭代实验,以便在未来印太地区可能发生的冲突中支持联合部队。其理念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现编译如下。
 
1999年,在美军提出到2030年实现陆军转型的大胆愿景后,埃里克·辛塞奇上将在担任陆军参谋长的第一年,就在不断强调这一转型愿景的紧迫性。然而,这一愿景起初并未得到过多的关注,而且在整个陆军范围内遇到了阻力。他认为,1999年的美陆军迫切需要改变,以保持其与联合部队的相关性。但是,美军刚刚在90年代初的“沙漠风暴”行动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为什么还需要作出改变呢? 
简单地说,任何关注过“沙漠风暴”的潜在对手肯定都不愿在未来冲突中与美军进行那种类型的战斗。参加“沙漠风暴”作战的美陆军是按冷战时期为阻止苏军入侵欧洲的需要而组织、训练和装备的,并不是一支旨在应对1999年出现的各种小规模突发事件和非传统威胁的部队。
 如今的情况也类似。美国的对手已发生了改变,他们想避开像20年来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作战这样对美军有利的条件,或者避免简单地重新运用冷战理论作为应对大规模战斗行动挑战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情况。而且威胁正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的速度步步逼近。因此,美陆军又一次面临着变革或不变革的选择。保持相关性需要不断地进行“接触中转型”。与此最具战略相关的美战区司令已经表示,这种变革现在就必须进行。那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美军期望如何进行适当转型呢?
陆军作为转型实验的先行者
2021年,时任陆军未来司令部司令的迈克·默里将军在一次采访中称赞埃里克·莱斯的《小而精试点》(2011年)一书为陆军向2030年的部队转型指明了方向。在这本书中,莱斯将“试点”定义为“在极其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产品或服务创新的制度”。在充满竞争和不确定的环境中,成功的试点通常必须通过反复迭代的实验和与潜在客户的互动,确定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从而证明其价值。就像“响铃”牌门铃从一个发明者为解决个人问题找到的自行解决方案成为摄像头门铃行业的引领者,或者Airbnb从生产气垫床垫开始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公司一样,项目的成功都是由组织与用户的互动体验驱动,而不一定是技术本身来驱动。
与这些例子类似,2019年美陆军未来司令部正式组建后,率先采用了原型设计和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策略,通过最初成立的8个代表优先重点领域的跨职能团队,进行新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和采办。同年,美陆军参谋长马克·米利上将认识到需要一个组织来推动这一变革,提出了组建新的原型编队的初步设想,以及如何支持印太地区作战行动和军事演习的具体指导。 
规模小于旅战斗队的多域特遣部队(MDTF)作为陆军的先行试点部队,将像创新公司对待其产品一样,把新工具(手段)、新战术和新方法看作“最低可行产品”,在优先战区将陆军新的多域作战概念实战化。事实上,多域特遣部队本身就是陆军的“最低可行产品”,注定会随着需求的增加而迅速发展。多域特遣部队在试点过程中经历的挫折和失败,将有助于较大的陆军单位制定节省成本的决策,不断完善整个条令、组织、训练、物资、领导和教育、人员、设施、政策(DOTMLPF-P),同时为在未来印太地区可能发生的冲突中如何支持联合部队设定条件。陆军目前已组建了3支多域特遣部队,另有2支正在筹备中,组建这些部队的目的就是鼓励其不断创新,敢于承担在优先战区的前沿开展“结构化学习活动”的风险。
小型部队的转型实验
在小型部队层面,组织编制通过自适应性和敏捷性而保持小而精。它们不受DOTMLPF-P的约束,也不受结构化学习方法的限制,而是更重视通过不断迭代的、结果未知的实验来达到试点目标。换句话说,因为这些部队可能必须使用所配备的装备参加战斗,因此,他们更重视产品的实际性能而不是推销广告。向优先战区定期部署多域特遣部队可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因此,他们成为“接触中转型”的首选试点单位。这一点在印太战区的多域特遣部队最近进行的实验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其下属的原型编队在远程火力、纵深感知和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能力等方面都使用了新的颠覆性技术。 
陆军第一个远程高超声速导弹连在接收装备之前就已完成组建并开始训练。尽管其他军种最初对该计划持怀疑态度,且该计划在实弹试射中遭遇了挫折,但是这一深思熟虑的组建决定取得了成效。通过将导弹连前推与作战部队共同进行训练,同时对原型装备进行实验验证,陆军高级领导人宣称,一旦导弹部署到位,该部队“即可投入战斗”。最近,该部队整合到联合演习中,使作战指挥官确切地了解了如何使用这种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该系统弥补了一直想要解决的能力差距。最近,随着(远程高超声速导弹)飞行测试的成功,与等待DOTMLPF-P方案完善后再交付装备相比,陆军距离为联合部队提供一种新的纵深作战能力更近了一步。 
增程传感效应导弹连引入了纵深传感能力,且自2022年以来一直在对这些能力进行测试。陆军还提高了其射程并增加了非动能打击效能。随着技术的变革,可以预期,未来作战环境中遍布水下、地面、空中和太空层的传感器将达到饱和状态。通过在多个战区对高空长航时能力的迭代实验,该部队的目标是满足指挥官对更纵深更持久的传感能力、决策支持能力和火力投射效果的需求。该导弹连的实验可为确定整个陆军的需求提供参考依据,因为它是旨在支持和保障联合部队对整个战区范围的态势感知和理解。
美陆军首个间瞄火力保护营的营部导弹连将是首批采用陆军新型一体化作战指挥系统(IBCS)的导弹连之一。这种新出现的编队将担负保护固定和半固定阵地,防御敌方火箭、火炮、迫击炮、巡航导弹甚至无人机威胁的重要职能,且一体化作战指挥系统的架构是可扩展的,可将多种传感器和武器系统整合到单个统一网络中。该导弹连作战中心的传感器和射手之间更高程度的整合和互操作性,可针对不同域的多样化目标做出更快的决策。该部队的实验结果使炮兵和防空炮兵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可能从根本上改变陆军在战区的火力组织、使用和分配方式。
这些单位在战区验证或推翻新的概念, 可推动DOTMLPF-P所有其他方面的发展,并以与威胁同步的速度创新作战能力。而要将这些部队的潜在价值在联合部队层面进行优化和推广,只能在战区指挥官的统一领导下、通过部队层面的实验、在战区前沿与其他类似的伙伴合作才能实现。
实验成果能否推广?
扩展性是在小单位层面进行实验时高级领导者必须考虑的事情。多域特遣部队既不是提供威慑的灵丹妙药,也不可能是分散在战区的小股士兵。在与接近同等对手的冲突中,陆军坚持将师作为基本作战单位,有时还需要军一级来协同实现大规模多域效果。因此,确定如何将这些部队整合到不同作战阶段,如何加强指挥与控制来实现这种整合非常重要。
美陆军在本土发展新的指挥控制能力,主要侧重于战术层面,而多域特遣部队及其分布式部队在战区的实验必将推动战役和战区层面的网络需求。多域特遣部队与其他地面部队一起,为海空力量的回归创造条件,而海空力量的回归又为更大规模地面部队的到来创造条件。在地面大部队到来之前,多域特遣部队的下属单位依靠并与前沿陆军单位合作来解决兵力投送和维持等棘手问题。这些战区实验将为师和军如何利用前线部队建立的内线防御提供依据和创造条件。此外,这种多域实验还有助于新的战区级部队和跨职能分队进一步完善支持跨多个梯队和时间线转型的概念。
是否准备就绪?
根据陆军的预算时间表,实现“陆军2030”的投入可能已经到位。概念驱动的转型是陆军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然而在我们紧盯未来的同时也绝不能对当前作战环境中的威胁视而不见。同样,陆军在重新引入旧概念时也应该谨慎;未来作战需要新的方法,而新方法必须通过实验得出的新见解来推动。美国本土进行的实验(如“会聚工程”),是推动整个陆军转型的必要步骤,但这必须与前线的实验相结合。事实上,“会聚工程”的最近迭代已经扩展到优先战区。技术和装备可能是颠覆性的,但不是决定性的。为解决难题而开发的技术,如果未经战场环境的测试,可能会使训练不足的部队和技能生疏的指挥官受到惩罚。想要赶上国防战略中确定的头号威胁的步伐,个人和单位都必须成为变革的驱动者,使DOTMLPF-P中各个要素同步发展。由于认识到这一点,陆军已经开始发展新的原型编队。
  • 关键词:
相关阅读